不止于制造:集团42万㎡智能化生产基地,三大厂区+国家级研发检测中心打造全产业链护城河
2025-10-24
一、功能分区与协同生产
三大厂区专业化分工
医疗器械与医用敷料专区:配备十万级洁净车间及全自动生产线,具备二类、三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,日产能达600万贴膏药贴剂。
健康食品与特膳食品厂区:通过ISO22000认证,支持软胶囊、片剂等多剂型生产,原料溯源至成品出库全链条质控。
生物制剂与创新药物园区:聚焦创新药物研发,预留中试生产线及生物**实验室,为技术升级提供战略空间。
六大核心功能区闭环
包括研发试验区(3万㎡,12个专业实验室)、生产制造区(25万㎡,18个车间)、质量检测区(2万㎡,CMA认证中心),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自动化与智能化管控。
二、国家级研发检测中心的技术壁垒
研发创新平台:与清华大学、中科院共建联合实验室,年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5%-8%,掌握“缓释发热技术”“低敏水凝胶基材”等核心专。
全流程质控体系: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等200余台设备,设置286个质量管控点,通过ISO13485、FDA等国际认证,产品出口60余国。
三、全产业链协同与规模效应
垂直整合优势:从原料种植到终端服务全流程掌控,原料采购成本降低15%-20%,单位能耗减少25%。
柔性生产能力:预留4万㎡柔性生产区,支持小批量定制化订单,48小时内完成紧急交付。
四、智能化升级
工业互联网平台:实时采集生产数据,关键工序自动化率85%以上,仓储物流效率提升50%。
智慧物流体系:应用AGV无人搬运机器人及立体仓储系统,实现精准配送与冷链管理。
通过上述布局,朱氏药业实现了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跨越,形成技术壁垒与规模优势并重的产业生态。

 
  
  
  
  
  
  
  
 